当前位置: 中国财经消费报 > 交通 > 正文
首页

港纳千帆 航载梦想 ——记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水运所经济运输室高级工程师张晓晴

时间:2021-11-16 13:25
分享到:

导读:渤海之滨、白河之津,作为天津人,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水运所经济运输室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张晓晴,对港口有一种独特的情怀。张晓晴曾就读的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作为天津人,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水运所经济运输室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张晓晴,对港口有一种独特的情怀。

张晓晴曾就读的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是我国高校最早创建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学院之一,在校期间的专业积累为她日后投身交通规划工作埋下了种子,赠予了她海运梦想。毕业后,进入部规划院水运所,她在工作里脚踏实地,在情怀中坚定前行,9年来,凭着专业精神和执着态度,赢得了业主、同行的认可与尊重。先后获得10项行业科技进步奖励,6项院科技进步奖,参编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被评为部规划院“青年科技英才”。

服务行业转型 投身港航战略规划

刚走出校园的张晓晴,在同事眼中并不是“新手”。研究生期间她师从真虹教授,参与系列课题研究和咨询项目。如她所说,“依托在校良好的科研训练基础,进入工作领域后,能够快速实现身份转换”。

张晓晴入院时正值水运行业转型提速期。面向国家战略新要求、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她快速投身到院所新业务领域拓展的第一线,不断探索港口战略和发展规划、港航企业战略规划、国际航运中心、邮轮游艇等规划研究的新领域、新方法、新技术,为夯实水运战略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张晓晴眼中,“每个港航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需要‘量身定制\’。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分析宏观发展环境、遵循行业发展规律、满足‘业主\’核心诉求,既要把握好站位,提升战略思维和视野,又要脚踏实地解决发展问题”。

提到负责的《辽宁港口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时,张晓晴告诉记者:“辽港集团是我国沿海港口资源整合背景下央地合作的标杆企业,它的成立肩负着服务东北振兴和东北亚战略的重要使命,也是招商集团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综合服务商的重要战略部署,这是我们开展项目研究的基本认识和站位。”调研中,她与项目组开展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和论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下,如何通过优化各港资源配置、推进港口供应链业务和智慧港口建设,真正实现区域综合物流的降本增效、服务好东北地区的货主,推动辽港集团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项目组坚持的初心。”张晓晴说。

战略规划的价值在于“甲方”管理团队与项目组共同工作过程中,对发展问题进行彻底思考和慎重选择。“做规划的过程也是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过程。”张晓晴深知理论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当研究成果被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采纳、落到实实在在的方案上,她深刻感到能够服务行业发展所带来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传承与坚守 聚焦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张晓晴(左一)赴沈阳华晨宝马汽车公司开展调研。 

“国际航运中心概念的提出始于我国,其发展承载着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张晓晴在申报部规划院“青年科技英才”时选择了“国际航运中心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研究方向。“在校期间我就跟随导师研究国际航运中心,工作后又跟随前辈参与了一系列相关项目,选择这个方向是一种传承与坚守。”她说。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认识和理解也要不断深入,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不多,掌握规律是不容易的。”张晓晴的指导老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瀚冰认为她选择了一条比较有挑战性的科研之路。

截至目前,张晓晴参与了厦门、天津、大连、上海等地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项目,致力于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描绘好“中国方案”。

在负责《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研究》时,作为年轻人首次负责重大、综合性项目,张晓晴广泛深入东北腹地开展调研,前往上海等港口借鉴经验,与项目组共同提出了“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的理论体系”,考虑到航运服务业涉及庞大的产业集群体系,她广泛筛选适合大连发展的服务功能,构建了“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功能选择模型”,有力支撑了战略决策和规划方案。

新时期,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推进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对于保障国内国际供应链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发展等规划均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领域大有可为。”张晓晴说。

“在我成长的路上,得到院里以及同事们的关心帮助,大家共同合作,把科研事业做好,从而一点点实现自身价值。”谈及取得的成绩,张晓晴说,她所在的团队注重培养科研工作者服务行业、追求卓越的理念,将个人成长与国家、行业发展时刻联系在一起,这成为她平日工作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时刻照亮着自己前行。

随着英才培养工作的推进,张晓晴围绕重点内容和技术方法开展了攻坚,在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理论和评价技术方面已形成了初步成果,提出了“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功能选择模型”“航运服务集聚区空间布局技术方法”“基于大数据的国际航运网络分析技术”“国内外航运中心发展数据库”等系列部规划院自有技术方法和数据库。

 求真务实 做好一名交通规划人

“晓晴善于表达自己,有独创精神,这对开展科研工作非常重要。”孙瀚冰有时并不觉得自己是张晓晴的导师,“很多时候大家是相互学习的”。

“不是简单的服从,爱思考,敢于创新,不怕难题。”部规划院水运所经济运输室主任田佳对张晓晴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欣赏。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研究课题;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科研方向。张晓晴眼神灼灼,透着一种坚定。

在回忆起负责《舟山市港口发展规划》时,张晓晴说到“初步成果阶段,项目组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认为传统港口功能拓展的思路难以体现新时期一系列国家战略赋予舟山港口的使命。”为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规律和逻辑主线,项目组和主管总工反复研讨,摸索出了“新时期大宗散货港口在发展港口供应链方面的转型模式”,提出了舟山港发展大宗散货供应链服务的创新思路。

“当观点不一致时,我比较关注事情本身,不害怕别人提意见,不同的意见可能会开启一个新的视角。”张晓晴喜欢听不一样的声音,她认为这是完善方案的必经之路。

做项目,张晓晴注重每一个细小的创新点。她结合舟山发展国际船舶燃供的独特优势,创新性地应用AIS船舶大数据构建了“船舶燃供需求分析系统”,通过AIS船舶数据,清晰掌握船舶行驶路线,进一步支撑了对舟山发展国际船舶燃供业务的市场需求分析。研究成果不仅得到舟山市港航局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还支撑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围绕疫情期间如何推进我国航运高端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航运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张晓晴跟随孙瀚冰编写了《疫情全球蔓延态势下推进航运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疫情影响下国际海运供应链中长期发展趋势预判及应对策略研究》等资政建言,相关成果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交通运输部领导的肯定。逆向思维、心态平和、解决问题——当被问到面临压力如何处理时,张晓晴如此归纳。在她看来,做科研就是要找准问题,然后持之以恒地研究。

生活中,张晓晴还是时尚达人、美食达人,闲暇之余,她经常与同事分享自己“心头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她总是心怀热爱,一直感恩长久以来的各种幸运。

“从事一项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幸福的。有幸赶上港航大发展时代,依托规划院的平台能够投身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幸运的。”张晓晴说。

 


来源: 责任编辑:互联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消费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消费报,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消费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港纳千帆 航载梦想 ——记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水运所经济运输室高级工程师张晓晴

导读:渤海之滨、白河之津,作为天津人,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水运所经济运输室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张晓晴,对港口有一种独特的情怀。张晓晴曾就读的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作为天津人,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水运所经济运输室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张晓晴,对港口有一种独特的情怀。

张晓晴曾就读的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是我国高校最早创建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学院之一,在校期间的专业积累为她日后投身交通规划工作埋下了种子,赠予了她海运梦想。毕业后,进入部规划院水运所,她在工作里脚踏实地,在情怀中坚定前行,9年来,凭着专业精神和执着态度,赢得了业主、同行的认可与尊重。先后获得10项行业科技进步奖励,6项院科技进步奖,参编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被评为部规划院“青年科技英才”。

服务行业转型 投身港航战略规划

刚走出校园的张晓晴,在同事眼中并不是“新手”。研究生期间她师从真虹教授,参与系列课题研究和咨询项目。如她所说,“依托在校良好的科研训练基础,进入工作领域后,能够快速实现身份转换”。

张晓晴入院时正值水运行业转型提速期。面向国家战略新要求、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她快速投身到院所新业务领域拓展的第一线,不断探索港口战略和发展规划、港航企业战略规划、国际航运中心、邮轮游艇等规划研究的新领域、新方法、新技术,为夯实水运战略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张晓晴眼中,“每个港航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需要‘量身定制\’。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分析宏观发展环境、遵循行业发展规律、满足‘业主\’核心诉求,既要把握好站位,提升战略思维和视野,又要脚踏实地解决发展问题”。

提到负责的《辽宁港口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时,张晓晴告诉记者:“辽港集团是我国沿海港口资源整合背景下央地合作的标杆企业,它的成立肩负着服务东北振兴和东北亚战略的重要使命,也是招商集团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综合服务商的重要战略部署,这是我们开展项目研究的基本认识和站位。”调研中,她与项目组开展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和论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下,如何通过优化各港资源配置、推进港口供应链业务和智慧港口建设,真正实现区域综合物流的降本增效、服务好东北地区的货主,推动辽港集团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项目组坚持的初心。”张晓晴说。

战略规划的价值在于“甲方”管理团队与项目组共同工作过程中,对发展问题进行彻底思考和慎重选择。“做规划的过程也是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过程。”张晓晴深知理论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当研究成果被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采纳、落到实实在在的方案上,她深刻感到能够服务行业发展所带来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传承与坚守 聚焦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张晓晴(左一)赴沈阳华晨宝马汽车公司开展调研。 

“国际航运中心概念的提出始于我国,其发展承载着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张晓晴在申报部规划院“青年科技英才”时选择了“国际航运中心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研究方向。“在校期间我就跟随导师研究国际航运中心,工作后又跟随前辈参与了一系列相关项目,选择这个方向是一种传承与坚守。”她说。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认识和理解也要不断深入,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不多,掌握规律是不容易的。”张晓晴的指导老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瀚冰认为她选择了一条比较有挑战性的科研之路。

截至目前,张晓晴参与了厦门、天津、大连、上海等地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项目,致力于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描绘好“中国方案”。

在负责《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研究》时,作为年轻人首次负责重大、综合性项目,张晓晴广泛深入东北腹地开展调研,前往上海等港口借鉴经验,与项目组共同提出了“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的理论体系”,考虑到航运服务业涉及庞大的产业集群体系,她广泛筛选适合大连发展的服务功能,构建了“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功能选择模型”,有力支撑了战略决策和规划方案。

新时期,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推进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对于保障国内国际供应链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发展等规划均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领域大有可为。”张晓晴说。

“在我成长的路上,得到院里以及同事们的关心帮助,大家共同合作,把科研事业做好,从而一点点实现自身价值。”谈及取得的成绩,张晓晴说,她所在的团队注重培养科研工作者服务行业、追求卓越的理念,将个人成长与国家、行业发展时刻联系在一起,这成为她平日工作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时刻照亮着自己前行。

随着英才培养工作的推进,张晓晴围绕重点内容和技术方法开展了攻坚,在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理论和评价技术方面已形成了初步成果,提出了“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功能选择模型”“航运服务集聚区空间布局技术方法”“基于大数据的国际航运网络分析技术”“国内外航运中心发展数据库”等系列部规划院自有技术方法和数据库。

 求真务实 做好一名交通规划人

“晓晴善于表达自己,有独创精神,这对开展科研工作非常重要。”孙瀚冰有时并不觉得自己是张晓晴的导师,“很多时候大家是相互学习的”。

“不是简单的服从,爱思考,敢于创新,不怕难题。”部规划院水运所经济运输室主任田佳对张晓晴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欣赏。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研究课题;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科研方向。张晓晴眼神灼灼,透着一种坚定。

在回忆起负责《舟山市港口发展规划》时,张晓晴说到“初步成果阶段,项目组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认为传统港口功能拓展的思路难以体现新时期一系列国家战略赋予舟山港口的使命。”为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规律和逻辑主线,项目组和主管总工反复研讨,摸索出了“新时期大宗散货港口在发展港口供应链方面的转型模式”,提出了舟山港发展大宗散货供应链服务的创新思路。

“当观点不一致时,我比较关注事情本身,不害怕别人提意见,不同的意见可能会开启一个新的视角。”张晓晴喜欢听不一样的声音,她认为这是完善方案的必经之路。

做项目,张晓晴注重每一个细小的创新点。她结合舟山发展国际船舶燃供的独特优势,创新性地应用AIS船舶大数据构建了“船舶燃供需求分析系统”,通过AIS船舶数据,清晰掌握船舶行驶路线,进一步支撑了对舟山发展国际船舶燃供业务的市场需求分析。研究成果不仅得到舟山市港航局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还支撑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围绕疫情期间如何推进我国航运高端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航运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张晓晴跟随孙瀚冰编写了《疫情全球蔓延态势下推进航运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疫情影响下国际海运供应链中长期发展趋势预判及应对策略研究》等资政建言,相关成果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交通运输部领导的肯定。逆向思维、心态平和、解决问题——当被问到面临压力如何处理时,张晓晴如此归纳。在她看来,做科研就是要找准问题,然后持之以恒地研究。

生活中,张晓晴还是时尚达人、美食达人,闲暇之余,她经常与同事分享自己“心头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她总是心怀热爱,一直感恩长久以来的各种幸运。

“从事一项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幸福的。有幸赶上港航大发展时代,依托规划院的平台能够投身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幸运的。”张晓晴说。

 


标签: [责任编辑]:互联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消费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消费报,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消费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